看了一个up主,名为
【从零教你懂讽刺①:讽刺、元讽刺、超讽刺与倒带】 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BV1wQVFzRE86/
的视频,发现这个本身其实讲的很模糊,又去找了原视频:
Post-Irony, Meta-Irony, and Post-Truth Satire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nsuSveDAlpI
集合自己的理解,解读如下:
1. 讽刺 (L1) - Irony / Satire:
具象化身份: 抗议者 (Protester)
解释: 这是最基础、最直接的讽刺形式。它明确地指向某个外部对象——社会现象、制度、人物或观念——进行批判、嘲笑或揭露。抗议者正是这样的人,他们看到问题,感到不满,然后用直接的方式(包括言语上的尖锐、挖苦或夸张)表达反对和批判,目的是引起注意,挑战现状,或表达不满。他们的表达具有清晰的攻击性或批判性目标。
2. 后讽刺 (L2) - Post-Irony:
具象化身份: 局外人 (Outsider)
解释: 后讽刺超越了简单的批判,它认识到世界的复杂性、真诚与虚假的界限模糊,有时甚至对讽刺本身产生怀疑。局外人代表了一种抽离和疏远的姿态。他们可能看到了需要批判的问题,但不再采取 L1 抗议者那样直接对立的方式。他们的表达可能混合着真诚、戏谑、接受甚至无奈,使得其真实立场变得复杂且难以捉摸。他们站在系统或主流叙事之外,以一种更超然、更包含矛盾的视角来观察和评论,体现了后讽刺那种既非全然真诚也非全然讽刺的复杂状态。
3. 元讽刺 (L2.5) - Meta-Irony:
具象化身份: 文字游戏者 (Wordplayer / Semantic Gamesman)
解释: 元讽刺的核心在于将焦点从被讽刺的对象转移到“讽刺这种行为”、“语言本身”、“表达的形式”、“语境”或“符号操弄”上。文字游戏者对此感到着迷。他们热衷于解构词语、玩弄概念、探索语言的多重含义和歧义、在表达形式上进行创作。他们的“讽刺”更多地体现在对语言符号体系的把玩、对表达方式的反思或解构,而非直接指向某个外部实体进行批判。他们是在一个关于语言和表达的“元”层面上进行“游戏”。
4. 后元讽刺 (L3.1) - Post-Meta-Irony:
具象化身份: 实诚人 (Sincere Person / Straight Shooter)
解释: 这个层次意味着在经历了元讽刺(对语言和表达形式的解构和游戏)之后的一种回应或“回归”。实诚人代表了一种反向的选择:在看透了语言的复杂性、符号的不可靠性、甚至元讽刺可能导致的虚无或空转之后,选择回归最直接、最朴素、最不加修饰的表达方式。他们不玩弄文字,不纠缠于表达的层次,而是试图用最“实诚”的态度去沟通或表达感受/观点。这是一种在理解了复杂性之后,有意识地选择的“反讽刺”和“反元讽刺”的姿态,回归真诚。
5. 元元讽刺 (L3.2) - Meta-Meta-Irony:
具象化身份: 乐子人 (Fun Seeker / Nihilistic Jester)
解释: 这是在“元”的层次上进一步的抽象和游戏,甚至可以理解为是对“元讽刺”这种行为本身的戏谑或超越。乐子人则是一种极致的超脱和纯粹享乐的心态。他们对所有事物(包括 L1 的批判、L2 的复杂、L2.5 的语言游戏、L3.1 的真诚尝试)都不抱有严肃态度,甚至对自己的立场和行为也不加分析。他们唯一的驱动力是在任何情境中寻找“乐子”,将一切——无论多么荒谬、深刻或虚无——都转化为娱乐的素材。这是一种高度自我指涉、完全游离于任何外部批判或内在追求之外的,为了游戏而游戏的姿态,恰好对应了元元讽刺那种在极高抽象层面进行的、无目的的玩弄。
6. 后后讽刺 (L3.3) - Post-Post-Irony:
具象化身份: 理想主义者 (Idealist)
解释: 这个层次意味着在超越了后讽刺(L2 的复杂、疏离和无奈)之后的一种状态。这里的理想主义者并非 L1 那种简单相信、对世界抱有朴素信念的人。他们是 在看透了世界的荒谬、复杂性、语言的不可靠、游戏的虚无、甚至乐子人那种极致的超脱之后,依然选择相信某种价值、追求某种目标、或采取某种行动的人。 他们带着对所有这些层次的清醒认识,重新选择了投入和希望。这是一种更深沉、更具韧性、且带有疑问(故有问号)的理想主义,是在经历了层层消解和疏离之后,一种带着清醒的认识而重新选择构建意义和未来的姿态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